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

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之 謝謝你陪我追夢

本文同步刊載

卡洛琳的543


歡迎大家來按讚跟追蹤

奧斯卡過後,再來看一次我以前寫過的拉拉鍊影評心得~劇中除了內容好聽,Emma Stone穿的洋裝每件都想打包回家啊~每件好好看


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

【謝謝你陪我追夢】

【曾經有人比我更相信我自己】







先說有雷。

防雷。

防雷。














(此文非本人同意,請勿用任何形式轉載 、 翻攝、引用、 擷取 、 採用 、 轉貼,影劇影評合作請來信至 carolyntalking543@gmail.com )


看完之後真的覺得這才是真實人生啊…


若說追愛追夢系列電影的結局都千篇一律,或許這部電影的確結局不像當初看預告片一樣,很少看完電影隔天回想起來還會惆悵,上次給我這種感覺的是「寂寞拍賣師」,總之在愛與不愛之間,或許都不像外界想的這麼簡單,而偏向真實人生的結局,也因無法透過電影完成內心的夢,就像艾瑪史東(Emma Stone)接受訪問時後說的,有的看完覺得被療癒、但有些人卻覺得很受傷很難過。




拉回電影主軸來看,男女主角Sebastian和Mia的相遇,說是在雙方窮極潦倒之際也不為過,Mia因為要準備電影試鏡,所以在練習台詞,而塞在後面的Sebastian絲毫不客氣的叭了一長聲,順便超車到她面前示意了一下,感情路線從這展開,不是冤家不聚頭大概就是這意思。




而Mia正準備下班去試鏡時,白襯衫被咖啡潑的一身髒,不知道是第幾次的試鏡失敗,失落且哀怨的Mia無力回到家,緊接著跟室友一起要去參加聚會配的那首歌Someone in the Crowd,完全就是證明了Mia早就認為自己是有條件、有實力的千里馬,但她需要機運,她欠缺的只是茫茫人海當中賞識他的那個伯樂。









「Someone in the crowd could be the one you need to know
The one to finally lift you off the ground」


作夢築夢或許就是這麼一回事,想著自己可以到那裡,但現實狀況是自己卻只能停滯在這裡,兩個地方看似如此接近,但卻無法接近心中夢想的那種心態,掙扎著到底自己哪裡出了錯、為何所有不順的事情都會發生在自身上、而且倒楣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發生,在夢與不夢之間、在生活與理想之間,無止盡的掙扎跟徘徊。


Sebastian在餐廳裡面被炒魷魚心情不爽,Mia不知道這一切,只是路過覺得音樂好聽就被吸引,本來想上前致意,但卻被心情不佳的Sebastian狠狠撞了肩膀,兩個看似被生活整到幾乎要放棄夢想的人,是多麼相似,編劇手法用這樣子方式讓他倆再度重逢,就不難看出雙方之後會有的火花。


後來他們之間的戀愛火花我就不詳述,但我覺得彼此最真誠的,是他們始終相信對方的夢想會實現,而且用盡所有力氣的鼓舞對方,也願意為了對方付出跟改變。


Mia原本不喜歡爵士,但因為Seb帶領她的關係,所以她喜歡了。Sebastian幾乎是用一種完全溺愛的態度在支持Mia的夢想,每當她恐懼跟失落時,Sebastian就會用堅定的眼神跟口氣說,誰管他們、x的,我只相信妳會做得很好!


所以男生真的可以學一下,當女生在跟你抱怨她工作的事情,請不用幫忙分析理解還是幹嘛的,第一時間真的只要學Sebastian就好,當女生在詳述工作上的低潮,我們當下只想聽到的是你們站在我們這邊,跟著一起罵也好,等女生的情緒稍微平緩了,再開始幫忙給建議都不遲。


而影響Sebastian最重要的那瞬間,我一直覺得是Mia跟家人的那通電話。


Sebastian聽到了,聽到女朋友家人對他能不能存錢、能不能照顧自己有質疑,所以他選擇了去跟昔日友人合作,即使他心裡或許也沒那麼喜歡,但為了快速圓開店的夢,他必須要有錢,他或許必須先跟現實低頭,取得一定資本後,才有說夢的資格,那些看似瘋狂的夢,我們仍可以一起去做,但在做之前,我必須要先取得妳家人的認同。


但Mia一路看著Sebastian ,她內心知道他可能不喜歡這種嘩眾取寵的音樂,即使那站上一個萬人簇擁的舞台,接受外人的掌聲跟歡呼,但mia知道這不是Sebastian要的,她心疼他的夢想竟變成這樣的下場。


但日漸繁忙的兩個人因為忘記溝通,雙方之間開始有距離跟鴻溝,在餐桌吵架的那劇情,字字句句的話都是那麼重,但Sebastian也始終沒說出口,我是因為要讓妳家人安心,所以才選擇先瘋狂工作存錢。


夢想這件事情等我有資本後再去實現,他也沒有說出口,我拚了命工作是因為想要有錢,因為有錢我才能保護妳,才能站在妳身邊不覺得不夠資格。


若從劇情觀點來看,我覺得Sebastian比較適合當伴侶,而Mia的個性有點太過患得患失,她需要有個人毫無二心的支持她,可以共患難、但看起來不太適合共享樂。


尤其在她自編自導自演的舞台劇受挫時,她在後台聽到觀眾的批評,把所有的憤怒一股腦的發洩在Sebastian身上,就可見到這股驕氣。


或許我們也能明白跟體諒,我花了大半時間好不容易成就了一件大事,但我伴侶卻沒在身邊陪著我,他卻在遠方處理他的公事,而在我受傷最需要他之際,他卻不在,所以Mia覺得受夠了,她受夠了每一次搞砸試鏡又重新振奮又失望的心情,她也受夠作夢夢到最後像個笨蛋一樣,她受夠這城市的一切(La La Land是洛杉磯的別名),所以她想回家了。


這部片架構在遠離家鄉到外地築夢的主軸上,Mia努力了整整六年,被打倒又站起來、站起來又被打倒,就在這樣的自我拔河當中,她歷經煎熬熬了一輪,到底要多堅強、堅強要到甚麼程度才夠。


這看似追夢過程,卻被觀眾的評語狠狠澆熄了烈火,就像是一個外人告訴你,妳到底要多蠢,因為妳根本不做這塊的料,何不趁早快點和生活妥協,快點整頓好選其他路走吧,都幾歲了還在想夢想,都不用吃飯了嗎。


通常正常人的人生到這裡就會是結局,電影會畫下句點,開始上字幕了。


但這不是正常人的人生,畢竟這是好萊塢、是電影,所以編劇終究幫Mia圓夢了,Sebastian憑著過往的談話記憶,圖書館的關鍵字跟Mia轉達有試鏡的機會,而在試鏡過程中所唱的那首歌。


我們終於知道她為何這麼想當個演員,Mia回想著姑姑的故事,唱了一首獻給有夢想,也因夢想而受傷的人。


Here's to the ones who dream

這首歌獻給懷抱夢想的人

Foolish as they may seem

也許他們看來有些愚蠢

Here's to the hearts that ache

這首歌獻給那些疼痛的心

Here's to the mess we make

這首歌獻給我們闖下的禍


Sebastian最後的一次和Mia相聚,是在他們第一次對彼此動情唱A Lovely Night 的那地方,那時兩個距離實現自己夢想都那麼遙遠,而再次相聚彼此的夢想都幾乎快要實現,一路走來陪著彼此做夢的情侶,過去的一切已經塵埃落定,我們也終須一別。









「I will always love you.」

說的不是我會愛你,而是不管未來事情如何轉變,我心中永遠有個位置是保留給你的,因為是你陪我完成了這段夢想之旅,而且終點站已經要如我所願成功了。



五年後,


Sebastian終於開了爵士吧,用了昔日愛人Mia想的店家名字,而Mia也成了當紅的演員,回到那家咖啡廳,堅持不要招待要付錢,那幕的前後相對應,還是挺老派的告訴你,只要你願意作夢去勇敢追尋,都會實現。


那一個偶然的重逢,Mia腦子架構的那一切,我們不難看出,走到歧異點的關鍵,還是Sebastian沒有在Mia舞台劇失敗時候第一時間出現,如果那時的他有出現,如果那時的他坐在底下跟著一起觀看。


或許他們不會吵架、不會漸行漸遠,或許結婚生子的對象就會是Sebastian,但真可惜,人生沒有或許。


爵士酒吧這一幕真的很真實人生,真實到讓人想哭,我們年少時候或許真的有人陪在身邊,義無反顧的支持著自己,不管他們怎麼看,從那人眼神中看見的自己,永遠是在發著光、永遠有無限可能,但最後我們因為現實,因為生活,終究無法一起到白頭。


但曾經有過的那段旅程,是誰都無法取代的,悲劇才能雋永,遺憾才能永恆。


並非精神出軌還是什麼的,Mia演得是那種「他才知道我一路走過來,經歷了什麼」的心境。


我不用再這個人面前多說,他就明白我曾經被現實折磨到不成人形、我曾經到放棄自我夢想的邊緣,只是他最終還是拉著我,因為他相信我會成功;即使連我自己都懷疑我自己,連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時,但他對我的實力深信不疑。


曾經有個人比我還捍衛我自己的夢想。


Mia最後那回眸一笑,Sebastian也點頭笑了笑,他們終於明白,在人生最寂寞最孤獨時候遇見的彼此,都成長也成功了,那些過往的遺憾,終於化成了成功,彼此都替對方感到驕傲。



春夏秋冬的堆疊,人生起落的安排,都謝謝曾經有個人陪在我身邊。


照片擷取至網路




---

嗨,我是卡洛琳,不是卡洛里。是個不算年輕妹妹也不算資深的小記者,入行就開始跑財經
至今,喜歡看電影,更愛寫電影評論,關於兩性跟美食偶爾也有話想說。 



歡迎大家到我的粉絲專頁,跟我一起笑看人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